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4-12-02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601
一、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且治疗成本高昂的慢性并发症。其主要症状包括足部感染、溃疡及坏疽,常伴随下肢神经病变或周围动脉病变。这些病变可能导致足部组织破坏,严重时甚至需要截肢,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重大影响。据近三十年数据统计,我国50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中,年度新发足溃疡的比例为8.1%,而既往糖尿病足病史患者于一年内再次发生足溃疡的比例则高达31.6%。糖尿病足正迅速成为增长最快的糖尿病并发症,全球患病率已达6.3%,致残致死率极高,约每100例糖尿病患者中就有近30例患者因糖尿病足被截肢。
除高致残、致死率外,糖尿病足的医疗开支也相当庞大。2014至2020年间,我国糖尿病足患者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21826.91元,平均住院时长为18.10天。随着糖尿病足严重程度加重,截肢(趾)率、血管检查及介入治疗增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医疗费用显著增加。糖尿病足防治工作面临艰巨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在糖尿病的众多慢性并发症中,糖尿病足相对易于识别,通过积极预防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减缓其进展,降低对患者生活与健康的负面影响。
二、如何预防糖尿病足?
预防糖尿病足,关键在于提前预防而非事后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全面的足部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任何潜在的问题。包括对皮肤状况的仔细观察,检查是否有裂纹、水泡或其他异常情况;检查脚部的感觉是否正常,是否有麻木或刺痛感;以及检查血管跳动情况,确保血液循环良好。通过这些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并处理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的问题。
其次,做好日常护理措施,患者及其家人需要学习如何正确照顾脚部,并有具体的行动。尤其一些小细节:
(一)每天仔细清洗和干燥脚部,特别是脚趾间,以防止真菌感染;
(二)洗脚时水温控制在37℃左右,洗净后用棉布擦干,特别是脚趾间;用中性肥皂,干燥时及时涂油膏;
(三)选择合适的鞋袜,穿鞋前检查有无异物,避免穿太紧的鞋子,新鞋从每天穿1-2小时开始,以减少脚部受到的压力和摩擦;袜子要松紧合适,避免穿过高膝盖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四)定期修剪趾甲,避免修剪过短或剪伤皮肤;
(五)修剪老茧要找专业人员,自己不要随意动手;
(六)不要用热水袋或电热器直接暖脚;避免光脚走路;通过这些可以有效保护脚部,减少糖尿病足的风险。
最后,患者需要学会识别和避免可能导致糖尿病足的各种因素,包括长期的高血糖水平、血液循环不良、神经损伤、感染以及脚部受到的持续压力或摩擦。为了避免这些危险因素,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水平,保持脚部清洁和干燥,定期进行足部护理和检查,发生伤口或感染及时正规就医。
三、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糖尿病足主要有抗感染、清创手术治疗,以及合理降糖、降压、调脂、改善血液循环等。中医治疗方式多样,如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按摩推拿等。结合内外治法和特色疗法,可显著加快创面愈合、缩短治疗周期,且不易产生抗药性,省钱又高效。
根据2023年《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糖尿病足中医症候分类有四种:湿热毒盛证、热毒伤阴淤阻脉络证、气血两虚脉络淤阻证、气阴两虚脉络淤阻证。以下是三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手段:
(一)中药泡洗:适用于未溃烂的糖尿病足患者。常用方剂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
泡脚方法:每晚19点到20点,水温36到40℃,一次泡20到30分钟,一周为一个疗程,共四个疗程。
(二)穴位注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穴位注射营养神经的药物,根据病情选穴,改善局部微血管循环,减轻脚部不适。
(三)艾灸:推荐用雀啄灸法,选择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的穴位,改善微循环,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治疗时根据个人体质辩证施治,具体操作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糖尿病足管理任重道远,希望以上健康知识能为您做好“足部功课”,让您知“足”常乐,享受健康带来的持久快乐!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
2. 黄卫东,白凯,王鼎凯,等.老年糖尿病足病患者报告结局研究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
3. 杨诗浩,赵晓彤,许慕蓉,等.糖尿病足住院诊疗费用影响因素分析.安徽医专学报,2022.
4. 张崇元,石春辉.中药泡浴联合足底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足临床观察.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