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信息来源:苏州市护理学会日期:2021-03-15作者:苏小护浏览次数:1092
国际疼痛学会自2004年始,将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设立为“世界镇痛日”。疼痛是我们一生中最早体验到的主观感觉,对于疼痛,我们是否只能扮演默默忍受的角色呢?2019—2020年主题是“全球预防疼痛年”,以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疼痛这一疾病,为健康保驾护航。
提起ICU,许多人都带着“敬畏之情”,敬的是,ICU真正正正是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口,许许多多的生命在这里救回,体现了生命的可贵与坚持。畏的是,在住过ICU的人中,一半的患者有着痛苦的回忆,七成的患者在ICU期间存在着焦虑和激动,八成的患者有谵妄的症状,更是有人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以后打死也不住ICU”,可见,在ICU治疗期间患者经历了很大的痛苦,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
几年前,琼瑶在写给孩子的公开信中提到“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维持生命的管路,尿管、呼吸管、各种不知道的管路都不行”,她说道“我最怕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如果真的有这样一天,请让我们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吧!”一时引起了大家的热议,媒体称之为“尊严死”。
ICU是重症患者救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种治疗和监护手段给患者带来生命之光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的不适,那么在ICU里,尊严舒适和治疗质量,真的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吗?其实在ICU病房,我们医护人员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到患者的安全及舒适,许多情况下疼痛都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当我们做好了镇痛镇静治疗,也可以避免ICU的患者体会到“会呼吸的痛”,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也能获得免于遭受疼痛的权利,获得作为一个人应有的尊严。ICU不再是我们想象中那个冷冰冰的充满仪器报警的ICU,它更是一个有温度的ICU。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ICU的医护人员对如何实施更合理的镇痛镇静治疗有了更多的了解。持续动态评估患者的个人情况和器官功能,个体化制定镇痛镇静程度目标,滴定式调节镇痛镇静药物的剂量,使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得到最大的优化。我们的原则是“先镇痛、再镇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镇痛措施,安置患者舒适的卧位,妥善固定各类导管,减少疼痛的发生,使用物理疗法或药物缓解疼痛。根据患者病情需要选择镇静深度,当患者处于应激急性期,器官功能不稳定时,可以选择为患者进行深镇静治疗,以保护患者的器官功能,让患者“深深的入睡”,身体也得到一个喘息的契机。当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稳定,为了尽早脱机拔管及早期活动,宜选择浅镇静。值得注意的是深镇静时应定时中断镇静治疗以判断患者病情,同时减少药物蓄积及副作用,保证患者安全。实施镇痛镇静治疗可以参考以下流程。
除此之外,临床指南告诉我们,应熟练掌握各类评估工具,在镇痛镇静过程中及时正确的评估疼痛程度及镇静深度;提倡使用多元化的方式来保证患者正常睡眠节律,改善环境促进危重患者的睡眠,例如天亮拉开窗帘、夜间熄灯、佩戴眼罩等;积极协助患者早期活动,同时请家属一同参与,告知医护人员患者以往的个性特征,让医护人员更好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建立良好的信任感,使得患者能感受到自己被尊重,增加其重获健康的信心。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ICU医护人员作为生命的守门人,除了与死神抢夺生命,更要使患者维持在一个理想的舒适和安全水平,尊严舒适和生命质量可以兼顾。
医学不仅仅是科学,同时也是人文和艺术,只有带着人文和科学的双翼,才能让ICU成为为有温度、有厚度的ICU,才能飞得更高远。